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最早取得成果的领域,在促进我国西部开放,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贸易融通、物流畅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邮政业,中欧班列也是行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抓手之一。
  此前,一些企业认为中欧班列与邮政业牵手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欧班列是货运列车,以B2B批量运输为主,重量按吨计,而邮政业以B2C和C2C轻小件业务为主,每件包裹按克或千克计,使用货运班列承运如此碎片化的邮包和快件,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而历次中欧班列运邮测试、跨境电商消费市场和平台企业的调查数据均表明,中欧班列邮(快)件运输不仅具有运营可行性,还为邮政和快递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蓝海”空间。不过,受制于通关机制,目前中欧班列在B2C细分市场与邮政业的协同发展上依然面临重重挑战。
  中欧贸易企稳复苏
  跨境电商增势迅猛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16中国对外贸易数据》以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显示,国际贸易发展呈现两大特点。
  一方面,中欧贸易企稳复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助推器。2016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全球贸易整体低迷,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欧盟国家的进出口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增长10.9%,达到3765亿元,拉动同期中欧贸易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匈牙利进出口额增长16.9%,对波兰增长9.6%,对捷克增长6.1%,对德国增长2.6%,对荷兰增长4.7%。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增势迅猛,成为国际贸易发展新动能。2008~2016年,在传统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却一路攀升,9年间增长超过5倍。据了解,跨境电商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6年已达25.9%,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37.6%。跨境电商已经成为驱动贸易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动力。在中欧之间,中国在2015年跃升为欧洲跨境电商最大的出口国,欧洲也成为中国跨境电商最大的进口地。同时,电子商务在欧洲的发展也十分活跃,GDP贡献率高达5%,而且欧盟决定要将这一数字再翻一倍。
  跨境时限符合客户期望
  还需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去年,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中欧班列运邮、快件机制研究及消费者跨境包裹寄递服务”使用情况调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以及直接参与国内外铁路运邮项目相关工作,来整体评估中欧班列的市场需求情况。
  调查研究表明,中欧班列运输时长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跨境寄递时长的预期。目前,中欧间铁路运输时长平均为2—3周。而消费者对跨境包裹的预期寄递时长同样集中在2—3周。因此,中欧班列可以满足跨境电商消费市场对跨境包裹寄递时长的主要预期。
  国际邮政公司的相关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被调查的欧洲消费者中,51%的人希望在2—3周内收到发自亚洲的跨境包裹。被调查的中国消费者中,29%的人希望在1周左右收到发自欧洲的跨境电商包裹,有23%可以接受2—3周的寄递时长。
  此外,调查研究还揭示出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需求的不同点。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寄递服务应满足消费者更多层次的需求,不仅仅是时限,还需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包括全程可跟踪查询、多种投递选择、通关便利化、安全保障、门到门服务和集装箱温控等。
  “蓝海”机遇就在眼前
  邮政、快递企业优势明显
  其实,德国邮政敦豪和联合包裹早已开始布局中欧班列。其中欧铁路服务都由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两部分构成,通过增值服务提高了基础服务的客户价值。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德国邮政敦豪的中欧铁路货运量飙升了10倍,联合包裹的中欧铁路业务量增长幅度也达到了3倍。
  但是,相对于其他快递市场领域,中欧班列邮、快件运输的市场仍是一片价值洼地,竞争程度不高。在B2B领域,主要竞争主体是德国邮政敦豪、联合包裹以及乔达等国际铁路物流企业。在B2C领域,竞争主体则主要是各国邮政企业,在特殊产品领域,主要是乔达物流。因此,“蓝海”机遇存在于B2C跨境经济型快递和小包运输以及特殊服务,如冷链物流、保税备货和部分航空禁限寄物品运输。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702列,而2013年全年仅开行80列,开行列数大幅增长2027.5%。2017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593列,同比增长175%。由此可以看出,中欧班列的市场需求量正在加速汇聚和释放中。寄递企业快速融入正当其时。而且,与其他类物流企业相比,寄递企业在“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优势十分明显,能够将铁路货运的站到站服务,延伸至门到门服务。